4月7日,在中原区仲裁院调解室内,申请人张某从涉事企业负责人手中接过 11500元欠薪款,激动之情溢于言表:“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,家人的治疗费终于有着落了!” 这起欠薪纠纷颇为特殊,张某因企业经营不善被拖欠工资,雪上加霜的是,欠薪期间家人突发疾病住院。在双重困境下,张某向中原区仲裁院提交仲裁申请,寻求帮助。令人欣慰的是,仲裁院仅用 10 个工作日,便成功化解了张某的 “薪” 愁与 “心” 忧。
张某原就职于郑州某科技公司,企业经营困难使其部分工资被拖欠。而此时,家人的突发疾病住院,高额的医疗费用瞬间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陷入绝境。面对这般困境,张某无奈之下选择向中原区仲裁院求助。
中原区仲裁院在受理案件后,鉴于案件涉及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,迅速启动 “绿色通道”,并指派资深调解员张永生承办此案。张永生老师接到案件后,即刻投入工作。在梳理案情过程中,他敏锐捕捉到张某急需资金支付医疗费用这一特殊困难。随后,张永生采取 “法理 + 人情” 双轨调解策略。一方面,通过电话向企业负责人详细释明《劳动合同法》中关于工资支付的刚性规定,清晰明确地告知其拖欠劳动报酬将面临的法律后果;另一方面,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出发,结合张某家庭的实际困境,晓之以情、动之以理,引导企业换位思考。经过多达七八轮的沟通协调,企业最终被说服,同意提前筹措资金解决欠薪问题。
4月7日下午,在仲裁院调解室,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,企业也完成了款项支付。张某接过工资款时,感激之情难以言表,连声道谢:“家人住院每天都需要费用,这笔钱真是救命钱!感谢仲裁院的快速响应,让我们感受到法律的温度。” 调解员张永生表示,在处理这类案件时,既要坚守法律底线,更要彰显人文关怀,通过精准把握双方诉求平衡点,才能实现案结事了的最佳效果。
此次快速调解是中原区仲裁院践行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生动缩影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中原区仲裁院将持续优化“快立、快调、快结”机制,切实为劳动者纾困解难,真正实现“民生案件不过夜,维权保障有速度”。